CAS Number:1307-96-6 基本信息 | |
中文名:76465 | 氧化钴 |
英文名:56641 | Cobalt oxide |
别名: | Cobalt(II) oxide |
分子结构: |
|
分子式: | CoO |
分子量: | 74.93 |
1307-96-6 | |
EINECS登录号: | 215-154-6 |
InChI: | 1S/Co.O/q+2;-2 |
物理化学性质 | |
熔点: | 1785ºC |
水溶性: | 不溶 |
安全信息 | |
安全说明: | S24:避免接触皮肤。 S37:使用合适的防护手套。 S60:本物质残余物和容器必须作为危险废物处理。 S61:避免排放到环境中。参考专门的说明 / 安全数据表。 |
危险品标志: | ![]() ![]() |
危险类别码: | R22:吞咽有害。 R43:皮肤接触会产生过敏反应。 R50/53:对水生生物极毒,可能导致对水生环境的长期不良影响。 |
危险品运输编号: | UN3288 |
msds报告: | 氧化钴msds报告 |
其他信息 | |
产品应用: | 用于制油漆颜料、陶瓷釉料和钴催化剂等。 |
生产方法及其他: | 氧化钴的制备方法: 金属钴法将金属钴加入盐酸中,视溶解情况适当地加入硝酸,加热至80℃进行反应,在生成的氯化钴溶液中加入双氧水净化除铁,沉淀、过滤后,加入碳酸钠进行置换反应生成碳酸钴,经洗涤、离心分离,把净制的碳酸钴经灼烧、过筛制得氧化钴。其 Co+2HCl→CoCl2+H2↑ CoCl2+NaCO3→CoCO3↓+2NaCl CoCO3[△]→CoO+CO2↑ 废料回收法工艺与上述金属钴法基本相同,只是增加了用碳酸钠、烧碱除铁和用次氯酸钠除镍等除杂质工序。工艺流程参见金属钴法。 金属钴法。反应方程式: Co+2HCl→CoCl2+H2↑ Co+Na2CO3→CoCO3+2NaCl CoCO3[△]→CoO+CO2↑ 将金属钴加入盐酸中,视溶解情况适当加入硝酸,加热至80℃进行反应,在生成的氯化钴溶液中加入双氧水净化除铁,沉淀、过滤后,加入碳酸钠进行置换反应生成碳酸钴,经洗涤、离心分离,把净制的碳酸钴经灼烧、过筛制得氧化钴。废料回收法。工艺与上述金属钴法基本相同,只是增加了用碳酸钠、烧碱除铁和用次氯酸钠除镍等除杂质工序。工艺流程参见金属钴法。 急性毒性: 口服- 大鼠 LD 202 毫克/ 公斤; 皮下- 小鼠 LD50: 125 毫克/立方米/4小时。 可燃性危险特性: 不可燃烧; 火场产生有毒含钴化物烟雾。 储运特性: 库房低温, 通风, 干燥。 灭火剂: 水, 二氧化碳, 干粉, 砂土。 |
相关化学品信息 | |
1,8-萘内酰亚胺 1-萘胺-4-磺酸钠 1-萘磺酸钠盐 1,4-萘醌 5-氯-8-羟基喹啉 2-(4-氨基苯基)-6-甲基苯并噻唑-7-磺酸 茜素红 1-氨基-8-萘酚-4,6-二磺酸 氯碘羟喹 亚硫酸氢钠甲萘醌 核黄素磷酸钠 盐酸硫利达嗪 帕莫酸 原阿片碱 奎宁 地舍平 蒽醌-2-磺酸钠 2-氯蒽醌 酞酸二甲酯 2,6-二氨基蒽醌 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 2-萘胺-4,8-二磺酸 N-乙酰神经氨酸 五氯酚钠 2,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 2,2'-二羟基-4,4'-二甲氧基二苯甲酮 2,2',4,4'-四羟基二苯甲酮 2,4-二羟二苯甲酮 紫外线吸收剂UV-9 2-甲基二苯甲酮 | |
鐖卞寲瀛�(www.ichemistry.cn)鍏嶈矗澹版槑锛� 鐖卞寲瀛︽彁閱掓偍:鍦ㄤ娇鐢ㄧ埍鍖栧涔嬪墠锛岃鎮ㄥ姟蹇呬粩缁嗛槄璇绘湰澹版槑銆� 鎮ㄥ彲浠ラ€夋嫨涓嶄娇鐢ㄧ埍鍖栧锛屼絾濡傛灉鎮ㄤ娇鐢ㄧ埍鍖栧锛屾偍鐨勪娇鐢ㄨ涓哄皢琚涓哄鏈0鏄庡叏閮ㄥ唴瀹圭殑璁ゅ彲銆�1銆佺埍鍖栧灏婇噸骞朵繚鎶ゆ墍鏈夌敤鎴风殑闅愮鏉冿紝鎮ㄦ敞鍐岀殑鐢ㄦ埛鍚嶃€佸瘑鐮佺瓑涓汉璧勬枡锛屾湭缁忔偍鐨勮鍙紝鐖卞寲瀛︿笉浼氫富鍔ㄦ硠闇茬粰绗笁鏂广€� 2銆佺埍鍖栧鎻愪緵鐨勪骇鍝佷緵搴斿晢鏄敞鍐屼細鍛樿嚜涓诲彂甯冿紝鐖卞寲瀛︿笉淇濊瘉渚涘簲鍟嗙殑鐪熷疄鎬с€佸悎娉曟€у拰鍑嗙‘鎬с€傜埍鍖栧涓嶅鍥犱娇鐢ㄦ湰绔欏唴瀹硅€屼骇鐢熺殑鐩稿叧鍚庢灉鎵挎媴浠讳綍鍟嗕笟鍜屾硶寰嬭矗浠汇€� 3銆佺埍鍖栧灏介噺纭繚鎵€鎻愪緵鏁版嵁鐨勫噯纭€э紝浣嗗苟涓嶆壙璇哄叾鍑嗙‘鎬э紝鍥犳鍑℃槸浣跨敤鏈暟鎹簱涓殑鏁版嵁锛岃€岄€犳垚涓嶈壇鍚庢灉鐨勶紝鍧囦笌鐖卞寲瀛︽棤鍏筹紝鐖卞寲瀛︿篃涓嶆壙鎷呬换浣曠浉鍏宠矗浠汇€� 4銆佽嫢鏄互涓婂寲瀛﹀搧淇℃伅鏈夎鎴栬€呬笉瀹屾暣锛屾偍鍙互鐐瑰嚮鈥�缂栬緫璇曞墏鈥濊繘琛屼慨鏀规垨瀹屽杽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