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S Number:140-88-5 基本信息 | |
中文名:16747 | 丙烯酸乙酯 |
英文名:86924 | Ethyl acrylate |
别名: | Acrylicacid ethyl ester (6CI,8CI); 2-Propenoic acid ethyl ester; Ethyl 2-propenoate; Ethyl acrylic ester; Ethyl propenoate; NSC 8263; |
分子结构: |
|
分子式: | C5H8O2 |
分子量: | 100.12 |
140-88-5 | |
EINECS登录号: | 205-438-8 |
FEMA登录号: | 2418 |
InChI: | 1S/C5H8O2/c1-3-5(6)7-4-2/h3H,1,4H2,2H3 |
物理化学性质 | |
熔点: | -71ºC |
沸点: | 99ºC |
水溶性: | 1.5G/100ML(25ºC) |
折射率: | 1.405-1.407 |
闪点: | 16ºC |
密度: | 0.92 |
性质描述: | 无色液体,易挥发,易燃。熔点<-72℃,沸点99.8℃,43℃(13.7kPa),相对密度0.9234(20/4℃),折射率1.4057,闪点(闭杯)15℃,蒸气压(20℃)3.93kPa,汽化热0.35kJ/g,比热容1.97J/(g·℃)。稍溶于水,在20℃时100ml水中可溶解2g,与乙醇、乙醚混溶,溶于氯仿。久贮易聚合。 |
安全信息 | |
安全说明: | S9:保持容器在一个有良好通风放的场所。 S16:远离火源。 S33:采取防护措施防止静电发生。 S36/37:穿戴合适的防护服和手套。 |
危险品标志: | F:易燃物质 Xn:有害物质 |
危险类别码: | R11:非常易燃。 R43:皮肤接触会产生过敏反应。 R20/21/22:吸入、皮肤接触和不慎吞咽有害。 R36/37/38:对眼睛、呼吸道和皮肤有刺激作用。 |
危险品运输编号: | UN1917 |
msds报告: | 丙烯酸乙酯msds报告 |
其他信息 | |
产品应用: | 用作有机合成中间体及聚合物的制造。 |
生产方法及其他: | 丙烯酸酯类有六种生产方法:乙烯氰醇法、高压雷珀(Reppe)法、改良的雷珀法、β-丙内酯法(Goodrich法)、丙烯腈和醇的水解法、丙烯氧化法。现在工来生产方法是其中的丙烯腈法、β-丙内酯法,以乙炔为原料的雷珀法以及丙烯氧化法。其中丙烯氧化法是目前采用最多的方法。1.丙烯腈法该法实际上是早期氰乙醇法的发展,第一步是将丙烯腈与硫酸一起加热水解生成丙烯酰胺硫酸盐,第二步与醇酯化,生成相应的丙烯酸酯,副产硫酸氢铵。2.β-丙内酯法乙烯酮与无水甲醛在三氯化铝存在下,在25℃进行气相反应成β-丙内酯,可不经提纯,直接与醇和硫酸反应,生成相应的丙烯酸酯。此法产品纯度高,副产物和末反应的物料能循环使用,收率较高,反应条件简单,适于连续生产,但原料成本较高。3.以乙炔为原料的雷珀法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雷珀发现有两种方法能使乙炔、一氧化碳与水或醇反应,生成丙烯酸或丙烯酸酯。一种称为化学计量法,另一种称为催化法。这两种方法由于羰基镍的毒性,镍的消耗和高温下乙炔的危险性等因素,工业化存在很大因难。4.丙烯直接氧化法丙烯首先氧化为丙烯醛,然后进一步氧化为丙烯酸。由丙烯酸生产丙烯酸酯是以丙烯酸与相应的醇在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存在下,在沸点温度下连续进行酯化反应制得。 |
相关化学品信息 | |
二乙烯三胺五乙酸五钠 肉桂酸 乙酸苄酯 氯乙酸苄酯 1,5-二苯基卡巴肼 N,N-二苄基乙二胺 苯乙腈 N-氨乙基哌嗪 4-氯苯基脲 乙酸对甲酚酯 4-氯乙酰基乙酰苯胺 对氯苯乙腈 敌克松 喷他脒羟乙磺酸盐 对特辛基苯酚 4-烯丙基苯甲醚 溴代十六烷基吡啶 N,N'-双肉桂醛缩-1,6-己二胺 对氟苄胺 2-甲基-5-乙烯基吡啶 3-环戊基丙酸 2-氨基-5-二乙基氨基戊烷 2-(2-二乙氨基乙氧基)乙醇 氰乙酰肼 丙烯酸乙酯 乙基黄原酸钾 乙基黄原酸钠 异丙黄药 1'3-双羟甲基脲 富马酸亚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