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S Number:186-78-7 基本信息 | |
中文名:88315 | 赛松; 2,4-滴乙基硫酸钠;2-2,(4-二氯苯氧基)乙基硫酸钠 |
英文名:68491 | disul-Naidixul |
别名: | 2,4-DES-Na;2,4-DES;2,4-DS;SES;Crag SES;Crag1;Crag herbicidel,Crag sesHerbicide 1,2,4-PS |
分子结构: | |
分子式: | C8H7Cl2NaO5S |
186-78-7 | |
物理化学性质 | |
性质描述: | 赛松(186-78-7)的理化性质: 1、纯品为无色结晶,熔点170℃,室温蒸气压极低。 2、水中溶解度为250g/kg,可溶于甲醇,但不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 3、它的钙盐在热水中有较好的溶解性能。 4、它可被碱分解为2-(2,4-二氯苯氧)乙醇和硫酸(氢,钠)。 5、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730mg/kg,2年内喂养大鼠试验中,无影响可接受剂量为2000mg/kg,赛松对鱼类毒性较高。 只需轻轻, |
其他信息 | |
产品应用: | 赛松(186-78-7)的用途: 1、在土壤中降解,氧化后被植物吸收。赛松本身不具有植物毒性,即没有除草效能。它施于土地后,在土地湿润条件下,通过微生物作用和化学分解作用分解为2-(2,4-二氯苯氧基)乙醇,后者再被微生物(或空气中氧)氧化为2,4-D,而起到除萆作用,实验证明它在肥沃土地(多菌)中活性比贫瘠土地大得多。分解持续时间10~20天。 2、用于玉米、小麦、大豆、土豆、蔬菜、花生、芝麻、茶树、烟草、桑树和林木苗圃,以防除繁缕、马唐、轮生粟米草、看麦娘、藜、南蓄、马齿苋、园叶牵牛、水包禾、西风古等一年生杂草。与西玛津混用,可在玉米、果树和观赏植物芽前土地处理防除一年生杂草。对土地中发芽的种子和株高0.5cm以内的杂草也有良好效果。 赛松(186-78-7)的使用方法: 作物播种后覆土在3~5cm时,需用90%可湿性粉剂600~1000g/hm2,加水1000L稀释,土地全面喷布。薯类覆±5~6cm时,需用90%可湿性粉剂1500g/hm2。作物生育期中,使用90%可湿性粉剂1000~1500g/hm2,加水900~1800L,土壤表面全面喷洒。 只需轻轻, |
生产方法及其他: | 赛松(186-78-7)的制备方法: 1、由2,4-二氯苯氧基乙醇,以乙醚为溶剂,同氯磺酸在-10℃~0℃反应。反应混合物以15%NaOH水溶液中和蒸出乙醚,残留物放置固化,过滤,干燥,含量约98%,白色结晶。 2、另外一种合成路线是首先制备氯乙醇硫酸钠,再与2,4-二氯苯酚缩合,84.5份氯乙醇(1.05mols)冷至0℃,搅拌下30分钟内加入128份氯磺酸(1.1mols),冷的溶液彻底老化反应,然后加到1100份9%的NaOH水溶液中,此时保持0℃,混合物游离碱的量大约为总量的42.3份,在此溶液中加入163份(1.0mol) 2,4-二氯苯酚反应,剩余碱用稀硫酸中和,然后,混合物加热沸腾,至碱硷性逐渐减小,而反应完成。需要沸腾大约14~16小时,蒸出水,或喷雾干燥而获得产品。如果这样得到的产品固化不好,不易作成粉剂,可以热的乙醇萃取,除去反应中生成的无机盐。乙醇萃取液冷却、结晶、过滤、干燥。另外合成赛松所需要的2,4-二氯苯氧基乙醇可以由下面两种方法得到。 赛松(186-78-7)的分析方法: 2-(2,4-二氯苯氧基)乙基硫酸钠与亚甲兰氨化物形成带色复合物,以分光光度法(650nm)测定其吸收强度。该方法可用于产品分析和残留分析,残留分析可达到0.018mg。同时该方法也可用于赛松的水解产物和降解产物2,4-二氨苯氧基乙醇和2,4-二氯苯酚。仪器,Beckman B型分光光度计,吸收池1cm。详见Analytical chemistry vol26,NO.5 PP849~53(1954)。J.N.Hogsett and G.L.Funk。 赛松(186-78-7)的降解代谢: 赛松在湿润土地中被水解为2-(2,4-二氨苯氧基)乙醇,后者在土地微生物作用下氧化成2,4-二氯苯氧乙酸(2,4-D),而发挥除草和对植物的调节作用,2,4-D在土地微生物作用下发生一系列降解,得到一系列中间降解物,最终降解为简单化合物(CO2,水,氯离子)。约15~16天,0,4-D大部份发生降解而失去植物毒性。 只需轻轻, |
相关化学品信息 | |
1,4-环己二酮双乙二醇二缩酮 2,2'-联吡啶-5,5'-二羧酸 丙酮醛二肟 甲基丙烯酸2-乙磺酸酯钠盐 3,4-二氯苄醇 2-氯-4'-氟二苯甲酮 2,2'-二羟基联苯 亚磷酸二丁酯 亚磷酸二异丙酯 N-乙酰-D-半乳糖胺 溴西泮 二甲基双十六烷基氯化铵 2-氯-4-三氟甲基苯腈 2-溴-4,6-二硝基苯胺 2-乙氧基乙基苯 3-氨基吡唑 5-氯尿嘧啶 苯丁酸 2-丙基苯胺 4-氯甲基吡啶盐酸盐 4,4'-氧双邻苯二甲酸酐 2-氨基–6-甲基吡啶 三甲基乙氧基硅烷 三甲基丙氧基硅烷 4-苯基噻唑 4-(4-溴苯基)噻唑 2-氯-4-苯基噻唑 苯基-2-吡啶基酮肟 乙烯基溴化镁 2-氟-5-氨基吡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