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S Number:57-13-6 基本信息 | |
中文名:64664 | 尿素; 碳酰二胺脲; 涂硫尿素 |
英文名:44841 | Urea |
别名: | Carbamide; Carbonyl diamine |
分子结构: |
|
分子式: | CH4N2O |
分子量: | 60.06 |
57-13-6 | |
EINECS登录号: | 200-315-5 |
InChI: | 1S/CH4N2O/c2-1(3)4/h(H4,2,3,4) |
物理化学性质 | |
熔点: | 131-135ºC |
水溶性: | 1080G/L(20ºC) |
密度: | 1.335 |
性质描述: | 脲(57-13-6)的性状: 溶于水、乙醇和苯,不溶于乙醚、氯仿。 白色结晶,无臭,有吸湿性。 熔点135℃(分解),相对密度d2041.323。 在高温下可进行缩合反应,生成缩二脲、缩三脲和三聚氰酸。 加热至160℃分解,产生氨气同时变为氰酸。 |
安全信息 | |
安全说明: | S24/25:防止皮肤和眼睛接触。 |
危险类别码: | R40:有限证据表明其致癌作用。 R36/37/38:对眼睛、呼吸道和皮肤有刺激作用。 |
msds报告: | 脲msds报告 |
其他信息 | |
产品应用: | 用作肥料、动物饲料、炸药、稳定剂和制脲醛树脂的原料等。 |
生产方法及其他: | 脲(57-13-6)的制备方法: 将经过净化的氨与二氧化碳按摩尔比2.8~4.5混合进入合成塔,塔内压力为13.8~24.6 MPa,温度为180~200℃,反应物料停留时间为25~40min,得到含过剩氨和氨基甲酸铵的尿素溶液,经减压降温,将分离出氨和氨基甲酸铵后的脲液蒸发到99.5%以上,然后在造粒塔造粒得到尿素成品。 质量指标:[GS 2440-91(肥料)] 项目 优等品 一级品 合格品 含氮量(干基)/% ≥46.3 ≥46.3 ≥46.3 缩二脲/% ≤0.5 ≤0.9 ≤1.0 水分/% ≤0.3 ≤0.5 ≤0.7 铁(Fe)/% ≤0.0005 ≤0.0005 ≤0.001 硫酸盐(SO42-)/% ≤0.005 ≤0.01 ≤0.02 碱度(以NH3计)/% ≤0.01 ≤0.02 ≤0.03 水不溶物/% ≤0.005 ≤0.01 ≤0.404 其生理: 尿素在肝脏产生后融入血液(人体内的浓度在每升2.5至7.5微摩尔之间),最后通过肾脏由尿排出。少量尿素由汗排出。 生物以二氧化碳、水、天冬氨酸和氨等化学物质合成尿素。促使尿素合成的代谢途径是一种合成代谢,叫做尿素循环。此过程耗费能量,却很必要。因为氨有毒,且是常见的新陈代谢产物,必须被消除。肝脏在合成尿素时,需要N-乙酰谷氨酸作为调节。 含氮废物具有毒性,产生自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分解代谢过程。大多数生物必须再处理之。海生生物通常直接以氨的形式排入海水。陆地生物则转化氨为尿素或尿酸再排出。鸟和爬行动物通常排泄尿酸,其它动物(如哺乳动物)则是尿素。例外如,水生的蝌蚪排泄氨,但在其蜕变过程转为排泄尿素;大麦町狗主要排泄尿酸,不是尿素,因为其尿素循环中的一个转换酶的基因坏了。 哺乳动物以肝脏中的一个循环反应产生尿素。这循环最早在1932年被提出,其反应起点是氨的分解。1940年代澄清瓜氨酸和精氨基琥珀酸的作用后,它已完全被理解。在这循环中,来自氨和 L-天冬氨酸的氨基被转换为尿素,起中介作用的是 L-鸟氨酸、瓜氨酸、L-精氨酸-琥珀酸和 L-精氨酸。 尿素循环是哺乳动物和两栖动物排泄含氮代谢废物的主要途径。但别种生物亦然,如鸟类、无脊椎动物、昆虫、植物、酵母、真菌和微生物。 尿素对生物基本是废物,但仍有正面价值。比如,肾小管里的尿素被引入肾皮质以提高其渗透浓度,促使水份从肾小管渗透回身体再利用。 |
相关化学品信息 | |
肌酸 甘油磷酸酯 异硫氰酸烯丙酯 6-乙酰氨基己酸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棕榈酸 硬脂酸 尿素 1,1-二甲基肼 三氯叔丁醇 长春新碱 苯巴比妥钠 戊巴比妥钠 三(2-甲基氮丙啶)氧化膦 苯妥英 异戊巴比妥 D-果糖 蔗糖 甲丙氨酯 丙二醇 氨基脲 beta-丙内酯 金霉素 炔雌醇 丙磺舒 磺胺脒 磺胺二甲嘧啶 2,3-丁烷二酮一肟 孕酮 丙酸睾丸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