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S Number:6106-04-3 基本信息 | |
中文名:73585 | 谷氨酸钠一水合物; L-2-氨基戊二酸钠一水合物 |
英文名:53762 | L(+)-Monosodium glutamate monohydrate |
别名: | L(+)-Glutamic acid monosodium salt monohydrate |
分子结构: |
|
分子式: | C5H10NNaO5 |
分子量: | 187.13 |
6106-04-3 | |
EINECS登录号: | 205-538-1 |
InChI: | 1S/C5H9NO4.Na.H2O/c6-3(5(9)10)1-2-4(7)8;;/h3H,1-2,6H2,(H,7,8)(H,9,10);;1H2/q;+1;/p-1/t3-;;/m0../s1 |
物理化学性质 | |
熔点: | 232ºC |
水溶性: | 可溶 |
比旋光度: | 25.5º(C=5,2NHCL,DRY.SUB.) |
性质描述: | 谷氨酸钠(6106-04-3)的性状: 1.本品为无色至白色棱柱状结晶或白色结晶性粉末。 2.略有甜味或咸味。基本上无气味,味觉阈值0.014%。 3.无吸湿性。对光和热稳定,10%水溶液在pH值6.9时通气条件下100℃加热3h分解率约0.6%。 4.加热至120℃失去结晶水。熔点195℃,相对密度1.635,容重1.20。 5.易溶于水(71.7g/100ml),微溶于乙醇,不溶于乙醚。5%水溶液pH值6.7~7.2。 6.天然品以蛋白质组成成分或游离状态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组织中。肉、禽、鱼、乳等中均含,母乳中约含谷氨酸盐22mg/100ml,为牛乳中含量的10倍。 |
安全信息 | |
安全说明: | S24/25:防止皮肤和眼睛接触。 |
危险类别码: | S24/25:防止皮肤和眼睛接触。 |
其他信息 | |
产品应用: | 用途: 本品为调味剂。一般用量为0.2%~0.5%。除单独使用外,宜与核糖核苷酸和肌苷酸钠之类核酸类调味料配成复合调味料,以提高效果。 |
生产方法及其他: | 概述: 味精谷氨酸钠就是味精的主要成分,不要一看它的名字这么长,就觉得头疼。其实很简单,谷氨酸是一种氨基酸,而钠是一种金属,谷氨酸钠是一种由钠离子与谷氨酸根离子形成的盐。说得更简单一些,如果熬汤的时候,您熬的不是青菜豆腐汤,而是一锅鸡汤的话,您可能会有这种经验——往鸡汤中加一些圣僧盐,味道会更加鲜美。这是因为鸡肉当中富含谷氨酸这种氨基酸,您又放了一些氯化钠盐进去,便在不知不觉当中就制造了谷氨酸钠,也就是味精。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味精对健康有益还是有害,一直是人们争论的焦点。食用味精在正常范围内不会对健康有任何损害, 但食用过多会使部分人,尤其是西方人,出现中毒症状。所以要适量使用,一般以每人每天不超过20克为宜。此外,炒蔬菜时,应等到出锅时再放味精。因为谷氨酸钠在120℃的温度下会形成焦化谷氨酸钠,焦化谷氨酸钠不仅鲜味很低,而且具有一定的毒性,是致癌物质。炒菜时油温一般在150℃-200℃,这会使味精变成有毒性的焦化谷氨酸钠。所以,对于加入味精的“半成品”配菜的烹饪,应以蒸、煮为妥。 味精的出现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1861年,德国的一位教授从小麦的面筋当中,第一次提取出味精的组成成分谷氨酸。后来到了1908年,日本的池田菊苗又从海带煮出的汁当中,分解出味精,作为人工调料第一次投放市场。目前,国外均是以糖、蜜作为原料来生产味精,而在我国呢,用的是玉米或者大米这样的粮食作物来生产味精。 味精对人体是无害的,而且富含营养,那么,它到底是怎么产生鲜味的呢? 原来,人的味觉器官当中,有一个专门的氨基酸受体。我们知道,味精叫做谷氨酸钠,是一种氨基酸盐,当它被用于菜肴而被人们食用的时候,就会刺激位于我们舌部味蕾上的氨基酸受体,这样我们就可以感到可口的鲜味了。 我们都知道蔬菜当中富含多种维生素,非常有营养,但是还有很多人只喜欢吃肉,不喜欢吃菜,甚至有人没有肉连饭都吃不下去,时间长了就会造成厌食和偏食。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肉中富含谷氨酸,味道较重,而蔬菜就比较素淡,所以,肉吃多了,谁愿意再去吃淡而无味的蔬菜呢。因此,我们在炒菜的时候,稍微放一些味精,就可以使蔬菜的味道更好,使人们更愿意吃它,从而抑制厌食症与偏食症的发生。中国的药膳学认为,味精可以增进食欲,改善体质,也是这个道理。 谷氨酸钠(发酵法) 1957年左右开始采用工业化方法进行生产,现在大部分谷氨酸钠都用此法制得。 制作方法 1.发酵原料:用淀粉、糖化液、废糖蜜和合成醋酸作为炭素源,氮源则用中和了的氨、尿素等。另外还添加一定量的磷酸钾、硫酸镁、硫酸铁等无机盐类和生物素、硫胺(维生素B2),而且还必须加入适量的青霉素和界面活性剂。 2.加工、发酵:将杀菌后的原料放入大缸中,在其中接种已培养好的种菌。用于生产谷氨酸的菌种已发现多种,但往往采用Micrococcus glutamicus和Brevibacterium属的细菌。加入本培养液5%左右的前培养液,平均每分钟送入为原料容量1/2~1/4的无菌空气,边送边搅拌进行培养,其酸度保持在PH7~8。生产谷氨酸的菌种是一种具有特殊生理性质的细菌。如环境条件不能满足量,则谷氨酸的发酵过程就不能进行。 3.除菌:一般在30~32℃下,经过40个小时培养之后,进行过滤除去菌体而得到谷氨酸溶液。 4.浓缩、析晶、分离:将谷氨酸溶液浓缩而得到谷氨酸结晶体。 5.中和、精制:用氢氧化钠或碳酸钠中和、精制而成谷氨酸钠。谷氨酸的产量为所用糖料的30~50%。 谷氨酸钠(蛋白质分解法) 谷氨酸钠就是我们日常食用的味精,是作为加味成分而分离出的一种晶体物质,称为化学调味料。谷氨酸,是在1866年瑞特豪森(Ritthausen)将小麦麸用硫酸水解而得到的酸性氨基酸。1908年池田菊苗博士,利用海带单独分离出味美成分,并证明了这种味美成分就是谷氨酸钠盐,从而生产化学调味料。 制作方法 该法是最早采用的一种方法:1.在麸质、脱脂大豆等蛋白质中,含有大量谷氨酸,加入2~3倍的20%的盐酸,用高压锅以120℃的温度加热10小时左右,水解而得到氨基酸混合液。 2.再进行过滤、减压浓缩并加入浓盐酸之后冷却,即析出谷氨酸盐酸盐。 3.将此盐酸盐进行分离,再放入水中溶解,中和至PH3.2,即得到谷氨酸的结晶体。 4.将此结晶体过滤溶解于温水中,用氢氧化钠或碳酸钠粉中和至PH6.5,再用活性炭脱色,过滤,减压浓缩而得到谷氨酸-钠盐,分离出结晶,进行干燥而成制品。 制备方法: 由发酵所得L-谷氨酸与氢氧化钠或碳酸钠中和后脱色精制而得。 质量指标 GB/T 8967-2000 1.含量 ≥99.0% 2.透光率 ≥98% 3.比旋光度[α]20D +24.9°~+25.3° 4.氯化物(以Cl计,GT-8-2) ≤0.1% 5.pH 6.7~7.2 6.干燥失重(100℃,5h) ≤0.5% 7.砷(以As计,GT-3) ≤0.5mg/kg 8.铅(GT-18~3) ≤1mg/kg 9.铁(以Fe计,GT 17) ≤5mg/kg 10.硫酸盐(以SO4计,GT-30) ≤0.05% 注:1.出口产品按合同规定执行。 2.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硫酸时,可不测定其硫酸盐。 注:按FCC(1996)规定:含量98.5%~101.5%;重金属≤10mg/kg;铅≤1mg/kg;砷≤1.5mg/kg;干燥失重≤0.5%;比旋光度[α]20546.1nm+29.7°~+30.2°;[α]20D+24.8°~+25.3°;氯化物≤0.2%;10%水溶液和呈色强度正常。 毒性: 1.ADI不作特殊规定(FAO/WHO,2001)。 2.LD50=19.9g/kg(大鼠,经口)。 3.每人每日摄入量不宜超过6g,过多可使血液中谷氨酸含量偏高,造成短时头痛、心跳、恶心等,对人的生殖系统也有不良影响(EEC,1990)。 4.EEC-HACSG曾规定禁用于婴幼儿食品,以免引起所渭“中国餐馆症”。1987年取消禁用规定。 限量: 1.GB 276-96:各类食品,均以GMP为限。 2.FEMA(mg/kg):糖果1.3;焙烤食品61;调味料1900;汤类4300;肉类制品2900;腌渍品130。 3.FAO/WHO(1984):刀豆罐头、甜玉米罐头、蘑菇罐头、芦笋罐头、青豆罐头(指罐内有奶油或其他油脂者)、干酪,GMP;蟹肉罐头500mg/kg;盐火腿和腌猪肉罐头,2g/kg(以谷氨酸计);腌制碎猪肉和午餐肉,5g/kg(以谷氨酸计);方便食品用汤料,10g/kg(单用或与其他氨基酸及其盐类合用)。 4.EEC(1990):火腿、肩肉,2g/kg;肉糜、午餐肉,5g/kg;肉羹、汤,10g/kg(均以谷氨酸计)。 鉴别试验: 1.取1/30试样液1ml,加茚满三酮水合试液(TS-250)1ml,用醋酸钠100rng,在沸水浴中加热10min,应产生浓的紫罗兰色。 2.取10%试样液10ml,加1mol/L盐酸5.6ml,静止,应产生白色的谷氨酸结晶性沉淀。如在浑浊液中继续加1mol/L盐酸至6ml,搅拌后谷氨酸即可溶解。 3.用1mol/L盐酸液配制10%的试样液,取该溶液1ml加醋酸钴-双氧铀试液(TS-69)5ml,摇动3min,应产生金黄色沉淀。 4.钠盐反应阳性(IT-28)。 含量分析: 准确称取试样约250mg溶于100ml冰醋酸,如在冰醋酸中先加水数滴,可促进试样溶解。用0.1mol/L高氯酸滴定冰醋酸,终点由电位差测定。每mL 0.1mol/L高氯酸相当于L-谷氨酸一钠(C5H8NNaO4·H2O)9.356mg。 |
相关化学品信息 | |
盐酸地布卡因 5'-腺嘌呤核苷酸 盐酸罂粟碱 1-萘乙酸钠 青霉素 N(omega)-甲基色胺 N,N-二甲基色胺 色胺 甲灭酸 亚甲兰 盐酸去氧肾上腺素 苯并恶唑胺 3-氨基-1,2,4-三氮唑 L-亮氨酸 2,3,4-三羟基苯甲酸 六氢邻苯二甲酸 4-硝基邻苯二甲酸二甲酯 4-硝基邻苯二甲酸 2-硝基对苯二甲酸 4-羟基邻苯二甲酸 4-氨基-2-硝基苯甲酸 5-羟基-2-硝基苯甲酸 3,4-二硝基氯苯 邻硝基苯乙腈 2,5-二溴苯甲酸 2,5-二甲基苯甲酸 4-氯-3-硝基苯酚 3-硝基-4-氨基苯酚 2,5-二羟基对苯二甲酸 邻溴苯甲酸甲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