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S Number:630-08-0 基本信息 | |
中文名:36520 | 纯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 |
英文名:16696 | Carbon monoxide |
别名: | Carbonmonooxide; Carbon oxide (CO) |
分子结构: |
|
分子式: | CO |
分子量: | 28.0101 |
630-08-0 | |
EINECS登录号: | 211-128-3 |
InChI: | 1S\/CO\/c1-2 |
物理化学性质 | |
性质描述: | 纯一氧化碳(630-08-0)的性状: 1.是一种无色、无臭、可燃、有毒气体。在21.1℃和101.3kPa下气体相对密度(空气=1) 0.9676。沸点-191.5℃,熔点-207.0℃。 2.在空气中的可燃限12.5%~74%(体积)。气体密度1.161kg/m3(21.1℃,101.3kPa)。液体密度790.5kg/m3(-191.5℃)。临界温度-140.2℃,临界压力3499kPa,临界密度301kg/m3。三相点-205.1℃(15.2kPa)。蒸发潜热215.5kJ/kg(-191.5℃)。熔化潜热29.89kJ/kg(-207.0℃)。Cp 1.037kJ/(kg·℃),Cv0.7394kJ/(kg·℃)(15.6℃,101.3kPa)。0℃时在水中溶解度0.035(体积比)。液体密度812kg/m3(-191.5℃)。燃烧热10103kJ/kg(25℃)。 3.纯一氧化碳在大气压下对金属基本上不腐蚀,当含水蒸气、硫的化合物及其他杂质并在升高压力条件下,对黑色金属产生强腐蚀。 4.TLV:50×10-6(55mg/ m3)。 5.TWA:35×10-6(40mg/m3)。 在 |
安全信息 | |
msds报告: | 一氧化碳msds报告 |
其他信息 | |
产品应用: | 纯一氧化碳(630-08-0)的用途: 纯一氧化碳主要用于标准气、一氧化碳激光器、环境监测及科学研究中。电子工业中用作激光气体。在聚乙烯聚合反应中用作终止剂。 在 |
生产方法及其他: | 1.纯一氧化碳(630-08-0)的制备方法: 1.甲酸脱水法: 将硫酸加热到70~90℃,缓慢加入甲酸,发生的气体经一级吸附器脱除水、酸雾等杂质,一氧化碳纯度可达99.5%。进入二级吸附器脱除二氧化碳。在第二级吸附器中采用吸附-膨胀法除去氢、氮、氧,从吸附相中获得高纯一氧化碳,冷凝收集。全系统采用不锈钢材质。 2.电弧炉木炭干冰法: 高温下二氧化碳通过木炭(或焦炭)即可生成一氧化碳。电弧炉供电电压60~80V,电流150A左右。生成的-氧化碳气体经水洗和碱洗可得到纯一氧化碳。 2.质量标准: 3.毒性与防护: 4.包装及贮运: 1.稳定性:稳定;禁配物:强氧化剂避免接触的条件无资料聚合。危害不聚合分解产物无资料,对环境有害。 2.消除所有点火源。根据气体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静电服。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喷雾状水抑制蒸气或改变蒸气云流向。防止气体通过下水道、通风系统和限制性空间扩散。隔离泄漏区直至气体散尽。 3.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穿防静电工作服。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碱类接触。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4.急性中毒:轻度中毒者出现剧烈头痛、头晕、耳鸣、心悸、恶心、呕吐、无力,轻度至中度意识障碍但无昏迷,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10%;中度中毒者除上述症状外,意识障碍表现为浅至中度昏迷,但经抢救后恢复且无明显并发症,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30%;重度患者出现深度昏迷或去大脑强直状态、休克、脑水肿、肺水肿、严重心肌损害、锥体系或锥体外系损害、呼吸衰竭等,血液碳氧血红蛋白可高于50%。部分患意识障碍恢复后,约经2~60天的“假愈期”,又可能出现迟发性脑病,以意识精神障碍、锥体系或锥体外系损害为主。慢性影响:能否造成慢性中毒及对心血管影响无定论皮肤触摸:不会通过该途径接触入眼:不会通过该途径接触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危险状态: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火灾处理:用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灭火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消防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在 |
相关化学品信息 | |
雄烯二酮 甲萘威 5'-胞苷酸 乳糖 磷酸伯安喹 L-蛋氨酸 磺胺 L-苯丙氨酸 盐酸酚苄明 二十八烷 特戊醛 己酸羟孕酮 四苯基甲烷 苯妥英钠 四乙基硅烷 四丙基碘化铵 硫代丙酰胺 乙酸铵 (R)-异丝氨酸 (S)-异丝氨酸 2,3-二甲基噻吩 D-苏氨酸 四甲基脲 2-磺基苯甲酸 2,6-二甲基苯甲酸 1,1,2,2-四苯乙烯 四氯邻苯二甲酸 酸性红94 四溴苯酐 汉黄芩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