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S Number:66981-73-5 基本信息 | |
中文名:77461 | 噻奈普汀; 7-[(3-氯-6,11-二氢-6-甲基二苯并[c,f][1,2]-硫氮杂卓-11-基)-氨基]庚酸S,S-二氧化物 |
英文名:57637 | Tianeptine |
别名: | 7-[(3-Chloro-6,11-dihydro-6-methyldibenzo[c,f][1,2]thiazepin-11-yl)-amino]heptanoic acid S,S-dioxide |
分子结构: |
|
分子式: | C21H25ClN2O4S |
分子量: | 436.95 |
66981-73-5 | |
InChI: | 1S/C21H25ClN2O4S/c1-24-18-9-6-5-8-16(18)21(23-13-7-3-2-4-10-20(25)26)17-12-11-15(22)14-19(17)29(24,27)28/h5-6,8-9,11-12,14,21,23H,2-4,7,10,13H2,1H3,(H,25,26) |
其他信息 | |
产品应用: | 噻奈普汀(66981-73-5)的用途: 该药主要作用于5-HT系统,无兴奋,镇静,抗乙酰胆碱和心脏的毒性。用于抑郁症。 |
生产方法及其他: | 1.噻奈普汀(66981-73-5)的生产方法: 27.6g(0.16mol)新蒸馏过的7-氨基庚酸乙酯溶于40mL硝基甲烷,在剧烈搅拌下,把该溶液一次性加到26.2g(0.08mol)5,8-二氯-10-二氧-11-甲基二苯并[c,f]硫杂氮杂悬浮于120mL硝基甲烷的溶液,在55℃加热30min。真空浓缩,剩余物溶入水。用乙醚提取,提取液浓缩至干,得36g粗酯化物。 30g(0.065mol)该粗酯化物和2.8g(0.07mol)氢氧化钠在75mL乙醇和25mL水中,回流1h。减压蒸去乙醇,剩余液溶入150mL水。该水溶液用75mL氯仿提取2次后,减压蒸去水。将钠盐溶入150mL氯仿,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后,加入无水乙醚使产物析出。过滤收集,用乙醚洗,50℃干燥,得13g噻奈普汀钠,熔点180℃(分解)。 2.成份: 3.特点: 4.作用与用途: 5.噻奈普汀(66981-73-5)的介绍: 国外的研究表明,该药不仅有良好的抗抑郁作用,且不良反应明显比传统的三环类抗抑郁药少,几乎无心血管系统的不良作用,对血液、肝、肾功能均无损害,亦没有镇静作用。该药不仅对抑郁症有效,且对抑郁性神经症、慢性酒精中毒和戒酒后出现的抑郁也有效。长期使用可预防复发。本结果还显示该药对焦虑症状也有效,且第6周末HAMA减分率稍高于阿米替林,与文献报道一致。总之,本结果显示该药抗抑郁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程度轻。患者服药耐受性好、依从性高,适合临床应用。另有研究表明:该药可改善儿童哮喘 委内瑞拉和美国的研究者报道,该药(tianeptine)参使临床严重哮喘突然获得戏剧性的改善。 其抗抑郁机制与传统TCA不同,能增加突触间隙内5-HT的摄取,对5-HT和NA再摄取作用较弱。可能有提高5-HT神经元传递的效应。对M受体、H1、α1及α2-NA受体没有亲和力。本品的抗抑郁疗效与TCA相似,安全性与耐受性优于TCA(三环类抗抑郁药)。本品疗效与SSRI的氟西汀类似。 6.药理毒性: 该药在人体的作用特点:对心境紊乱有一定作用,作为抗抑郁药的分类,该药是介于镇静性抗抑郁药和兴奋性抗抑郁药之间的一种。对躯体不适,特别是对于焦虑和心境紊乱有关的胃肠不适有明显作用。对酒精中毒病人在戒酒期间出现的人格和行为紊乱有一定作用。 而且,该药对下列方面无不良作用:睡眠和警觉;心血管系统;胆碱能系统(无抗胆碱能症状);药物成瘾。 毒理学研究:急性、亚急性及长期毒性试验:生物学、肝功能、病理解剖学及组织学检查未见改变。生殖毒性及致畸胎试验:该药对接受治疗的双亲代生殖能力及对胎儿及子代无影响。致突变试验:该药没有致突变作用。 7.药代动力学: 老年人:对长期服药的老年人(年龄超过70岁),进行药代动力学研究证明,清除半衰期增加1小时。肝功能不全病人:研究表明慢性酒精中毒病人即使当酒精中毒引起肝硬化时,药代动力学参数未见改变。肾功能不全病人:研究证明清除半衰期增加1小时。 8.用法和用量: (1)剂量一般为每日三片,于早、中、晚三餐前服用。 9.不良反应: 10.禁忌: 11.注意事项: 12.药物相互作用: 13.药物过量: 14.包装: 15.贮藏: 36个月。 |
相关化学品信息 | |
3,5-二碘酪氨酸 尿嘧啶 己醛 甲磺酸甲酯 邻二氮杂菲 1-萘甲醛 放线菌酮 5-甲氧基色胺盐酸盐 D-氨基葡萄糖盐酸盐 补骨脂素 4,4'-联苯二甲醛 2-萘甲醛 二氯醋酸二异丙胺 硬脂酸铜 二乙胺盐酸盐 山嵛醇 六甲基二锡 四乙基氟化铵(二水) 盐酸金刚烷胺 二氟溴乙酸乙酯 泛酸醇乙基醚 DL-泛醇乙醚 2-氯-6-氟苯腈 L-正缬氨酸 3-羟基吡啶-N-氧化物 2-溴-3-羟基吡啶 2-氯-3-氰基吡啶 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 2-甲氧基苯甲腈 2-乙氧基苯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