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S Number:87130-20-9 基本信息 | |
中文名:21992 | 乙霉威; 3,4-二乙氧基苯基氨基甲酸异丙酯 |
英文名:2168 | Diethofencarb |
别名: | Propan-2-yl N-(3,4-diethoxyphenyl)carbamate |
分子结构: |
|
分子式: | C14H21NO4 |
分子量: | 267.32 |
87130-20-9 | |
EINECS登录号: | 403-870-3 |
InChI: | 1S/C14H21NO4/c1-5-17-12-8-7-11(9-13(12)18-6-2)15-14(16)19-10(3)4/h7-10H,5-6H2,1-4H3,(H,15,16) |
物理化学性质 | |
性质描述: | 乙霉威(67747-09-5)性状: 1.纯品为白色结晶,原药为无色至浅褐色固体; 2.熔点100.3℃,密度为1.19(23℃),200蒸气压8.4mPa,20℃溶解度为:水26.6mg/L,己烷1.3g/kg,甲醇101g/kg,二甲苯30g/kg。Kow1050(25℃)。 毒性: 本品对雄、雌大鼠经口LD50均6810mg/kg,小鼠(雄、雌)均>5000mg/kg,大鼠经皮LD50>5000mg/kg,大鼠以1000mg/kg剂量涂于皮肤无死亡。Ames试验阴性,有报道对大鼠致畸敏感。鲤鱼LC50为8.31mg/L(96h),虹鳟鱼>18mg/L;野鸭经口LD50>2250mg/kg。 |
其他信息 | |
产品应用: | 乙霉威(87130-20-9)的用途: 乙霉威·硫菌灵是由乙霉威和甲基托布津复配而成的内吸性杀菌剂,其中乙霉威对抗性病菌有较强的杀茵活性,甲基托布津对敏感菌有较强活性,该制剂对由葡萄孢属和青霉属真菌所引起的病害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尤其对苯并咪唑类如多菌灵等产生抗性的灰霉菌有特效。对多种作物灰霉病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产品的渗透性好,持效期长。用作内吸性杀菌剂,抑制灰霉菌芽孢纺锤体的形成,用于防治葡萄、柑橘等抗苯达松的菌株,兼治白粉病。其对多菌灵产生抗性的灰葡萄孢菌引起的葡萄和蔬菜病害。如黄瓜灰霉病、茎腐病、甜菜叶斑病、番茄灰霉病。主要用于防治灰霉病,对使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后产生抗性的灰霉菌有特效。保护地适宜用6.5%粉剂喷粉。 |
生产方法及其他: | 乙霉威(87130-20-9)的制备方法: 1.在室温下,将3,4-二乙氧基苯胺、N,N-二基苯胺和氨代甲酸异丙酯在苯中搅拌反应3小时制得。 2.中间体制备:在10~20℃,向含有三氯化铝的异丙醇中加入液态光气,混合物搅拌4~6小时,升温至50℃,再加热0.5小时,除去光气,即得到氯代甲酸异丙酯。 使用方法: 喷雾。12.5mg/L喷雾防治黄瓜灰霉病、茎腐病;50mg/L防治甜菜叶斑病,防效达100%;25%可湿性粉剂,125mg/L防治番茄灰霉病。 (1)对灰霉病较重的保护地的表面消毒。种植前使用65%可湿粉剂400~500倍液喷洒地面、墙壁、棚膜、立柱等进行表面消毒。 (2)番茄沾花。在沾花液中加入0.1%~0.3%的65%可湿粉剂,可预防灰霉病。 (3)番茄、黄瓜灰霉病的防治。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用药,每隔7~10天用一次,总次数不宜超过3次。用66%可湿性粉剂570~1125g/hm2;用65%可湿性粉剂1200~1800g/hm2;用水量750~1125kg/hm2。用6.5%粉剂12000~15000g/hm2喷粉。 剂型: 混剂:532165/多菌灵,25/25WP,WP(2509+2509多菌灵/kg);前两者为日本住友化学公司产品,后者为日本曹达公司产品。66%、65%可湿粉剂,6.5%粉剂。 安全使用注意事项: (1)生长期中防治番茄灰霉病,应抓住苗期、沾花期、第一穗果膨大期三个关键时期。 (2)避免过度使用,以免抗性的产生。 (3)不得与食物、种子、饲料等混贮,避免与皮肤接触,防止由口、鼻吸入,运输贮存时应严防潮湿和日晒。 (4)4.在一个生长季节里使用次数不宜超过3次,最好与腐霉利交替使用,以免诱发抗性产生。 注意事项: (1)不能与铜制剂及酸碱性较强的农药混用。 (2)避免大量地、过度连用。 (3)防治对苯并咪唑已产生抗性的葡萄和蔬菜灰霉病有效。 |
相关化学品信息 | |
7-二甲氨基-4-甲基香豆素 J酸 7,7'-亚氨双(4-羟基-2-萘磺酸) 7-乙氧基-4-甲基香豆素 乙氧基甲叉丙二酸二乙酯 水杨酰苯胺 水杨酸异丁酯 水杨酸异戊酯 邻甲基苯甲酸乙酯 乙二醇水杨酸酯 N-乙酰-DL-色氨酸 硝酸异山梨酯 苯酞 6-氯嘌呤 5-溴靛红 3-吲哚乙酸 芦竹碱 甲基环戊烯酮醇丙酸酯 糠氯酸 2,3-二甲基苯胺 3-氯-2-甲基苯胺 1,2,3-三氯苯 2,6-二甲基苯胺 2-氯-6-甲基苯胺 2,6-二氯苯酚 邻苯三酚 酒石酸氢胆碱 左旋酒石酸 L-(+)-阿拉伯糖 甘露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