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S Number:9012-54-8 基本信息 | |
中文名:13288 | 纤维素酶; B-1,4-葡聚糖葡糖苷水解酶;1,4-Β-D-葡萄糖-4-葡萄糖苷水解酶;纤维素酶(绿色木酶) |
英文名:83464 | cellulase |
别名: | ,4-[1,3:1,4]-BETA-D-GLUCAN; 1,4-[1,3:1,4]-BETA-D-GLUCAN 4-GLUCANO-HYDROLASE |
9012-54-8 | |
EINECS登录号: | 232-734-4 |
物理化学性质 | |
性质描述: | 纤维素酶(9012-54-8)的性状: 灰白色无定形粉末或液体。 纤维素酶是个多组分的酶系,至少有三种酶所组成:β-1,4-葡聚糖水解酶,β-葡聚糖纤维二糖水解酶和β葡萄糖苷酶。它们分别将纤维素的β-1,4结合经加水分解成β糊精、寡糖、二糖和葡萄糖。 纤维素酶的相对分子质量一般多在45000~76000左右。 作用的最适pH值为4.5~5.5。 对热较稳定,即使在100℃下保持10min仍可保持原活性的20%,一般最适作用温度为50~60℃。 溶于水,几乎不溶于醇、氯仿和乙醚。 由黑曲霉制得的一种纤维素酶DS对纤维素乃至羧甲基纤维素均有很强的内切水解作用。其最适pH值为4~5,最适作用温度在60℃左右。 |
安全信息 | |
安全说明: | S2:存放在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 S22:不要吸入粉尘。 S24:避免接触皮肤。 S36/37:穿戴合适的防护服和手套。 |
危险类别码: | R42:吸入会产生过敏反应。 |
其他信息 | |
产品应用: | 纤维素酶(9012-54-8)的用途: 主要用于谷物、豆类等植物食品的软化、脱皮;控制(降低)咖啡抽进物黏度,最高允许用量100mg/kg;酿造原料预处理;淀粉、琼脂和海藻类食品的制造;消除果汁中由纤维素类引起的混浊;绿茶、红茶等的速溶。作为饲料添加剂,有助于动物对饲料的消化吸收。它能将纤维素多糖中的β-1,4-葡聚糖水解为β-糊精。 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 1、在牛日粮中的应用 2、在鸡日粮中的应用 据尹清强等(1992)报道,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6%和1.2%纤维素复合酶,结果生长育肥猪增重比对照组分别提高16.84%和21.86%。Wank等(1993)报道,添加纤维素酶,使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由30.3%提高到34.1%,酸性洗涤纤维消化率从68.8%提高到73.9%,能量消化率由69.3%提高到71.8%。 |
生产方法及其他: | 纤维素酶(9012-54-8)的制备方法: 天然品存在于许多霉菌、细菌等中。在银鱼、蜗牛、白蚁等中亦有发现。 一般用黑曲霉或李氏木霉进行培养,然后将发酵液用盐析法使之沉淀并精制而成。由此所制得的商品中除纤维素酶外,尚含有半纤维素酶、果胶酶、蛋白酶、脂酶、木聚糖酶、纡维二糖酶和淀粉葡萄苷酶。 按中国GB 2760—2007规定,纤维素酶的来源应限于:1.黑曲霉;2.李氏木霉:3.绿色木霉。 展望: 1、进一步加强 纤维素酶 的作用机制研究。 纤维素酶 应用于饲料,作用于动物消化道,其机制尚未清楚。从理论上决定其添加量还很困难,目前只能从实验结果来决定,受影响因素很多,往往效果不够理想。对于单用多种原料的 纤维素酶 最佳添加量也研究不多,这将严重制约 纤维素酶 的推广应用。 2、目前 纤维素酶 的产量和活性都不高,成本偏高,今后应加强菌种选育和发酵工艺等基础研究工作,以提高其产量和活性,特别是要注意利用DNA基因重组技术的应用,来选育出活性高、产酶量大的菌种。 3、加强 纤维素酶 检测方法研究。虽然 纤维素酶 的检测方法很多,但真正能适合饲料的检测方法还没有,这给实际应用工作带来困难,如无法比较不同厂家的产品质量,确定 纤维素酶 添加量也很困难,应组织有关力量,制订出统一的检测方法标准,供生产中应用。 安全性: 由青霉制得者,ADI未作规定(FAO/WHO,1994)。 包装和贮藏: 纤维素酶(9012-54-8)的概述: 纤维素酶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生物体中。细菌、真菌、动物体内等都能产生纤维素酶。一般用于生产的纤维素酶来自于真菌,比较典型的有木酶属、曲霉属和青霉属。 产生纤维素酶的菌种容易退化,导致产酶能力降低。 纤维素酶在食品行业和环境行业均有广泛应用。在进行酒精发酵时,纤维素酶的添加可以增加原料的利用率,并对酒质有所提升。 由于纤维素酶难以提纯,实际应用时一般还含有半纤维素酶和其他相关的酶,如淀粉酶、蛋白酶等。 纤维素酶种类繁多,来源很广。不同来源的纤维素酶其结构和功能相差很大。由于真菌纤维素酶产量高、活性大,故在畜牧业和饲料工业中应用的纤维素酶主要是真菌纤维素酶。 种类: 2.纤维素酶降解纤维素的机理研究 1950年,Reese等提出了C1-Cx假说,该假说认为必须以不同的酶协同作用,才能将纤维素彻底的水解为葡萄糖。协同作用一般认为是内切葡聚糖酶(C1酶)首先进攻纤维素的非结晶区,形成Cx所需的新的游离末端,然后由CX酶从多糖链的还原端或非还原端切下纤维二糖单位,最后由β-葡聚糖苷酶将纤维二糖水解成二个葡萄糖。不过,纤维素酶的协同作用顺序不是绝对的,随后的研究中发现,C1-Cx和β-葡聚糖苷酶必须同时存在才能水解天然纤维素。若先用C1酶作用结晶纤维素,然后除掉C1酶,再加入Cx酶,如此顺序作用却不能将结晶纤维素水解。 菌种选育: 纤维素酶菌种易退化,退化后其产酶力明显降低,其原因可能有三个方面:①经诱变筛选的菌种发生回复突变。②自然负突变。③菌种长时间低温斜面保藏,会在分生孢子上长出次生菌丝,而次生菌丝所形成的分生孢子生命力弱,这可能是菌种退化的主要原因。为了避免纤维素酶菌种退化,张苓花等(1998)报道,采用砂土管保藏菌种。即将过筛洗净的砂子与土以3:2比例混合分装在试管内,用1kg/cm2压力灭菌30分钟共三次,将欲保存的斜面菌种制备成1000ml孢子悬浮液,每个砂土管注入0.5ml,摇匀,放入盛有无水CaCl2真空干燥器内保存。经测定,在所测的121天内,酶的活性基本不变;酶活性下降50%的时间,由常规方法的60天延长至160天,明显地减缓了菌种退化速度。 发酵工艺: 1、影响产酶量和活力的因素:影响纤维素酶产量和活力的因素很多,除菌种外,还有培养温度、pH、水分、基质、培养时间等。这些因素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张中良等(1997)采用均匀设计Cl12(1210),以绿色木霉(T.ViriclePers.expr)为菌种,研究了影响产纤维素酶的五大因素对产酶量和活力的作用,认为基质粗纤维含量为40%、初始pH7.5、加水4倍、在26-31℃条件下培养45h可获得最大产酶量26mg/g和CMC酶活力20mg/g·h。王成华等(1997)也研究了其诱变筛选的里氏木霉91-3的产酶条件,结果表明该菌种以7:3的秸秆粉和麦麸,另添加4%硫酸铵、0.4%磷酸二氢钾、0.1%硫酸镁为最佳培养基,28-32℃为适宜培养温度,30℃为最佳温度,4%为最佳接种量,96h到达发酵高峰。张苓花等(1998)研究了以康氏木霉W-925为出发菌,经诱变后得到的Wu-932纤维素酶高产菌的最佳发酵条件。结果表明,以1:2的麦麸和稻草粉为培养基,5%的接种量,稻草粉碎平均长度3-5mm,初始pH4-5,温度在28-35℃,发酵时间72h为最佳发酵条件。 2、污染菌的控制:目前,在用康氏木霉发酵生产饲用纤维素酶中,普遍存在一种俗称的"白毛菌"污染。污染后轻者酶活性下降,重者发酵失败。为此,研究控制发酵污染意义很大。张苓花等(1998)研究"白毛菌"的菌落特征、来源、生长和生理特征及控制方法,找到了一种与康氏木霉Wu-932呈共生关系,而与"白毛菌"呈竞争性抑制关系的热带假丝酵母菌J-931。利用此菌进行混合发酵,可有效地控制"白毛菌"的污染。 |
相关化学品信息 | |
2-乙基苯酚 水杨醇 2-羟基苯甲醛 邻甲氧基苯胺 愈创木酚 N-甲基-N-苯基苯磺酰胺 1-溴化萘 1-甲基萘 1-氯萘 1-碘萘 a-萘酚 alpha-(三氯甲基)苄基醇乙酸酯 鼠李素 1-氨基-8-萘酚-3,6-二磺酸 戊沙溴铵 2-苯基丁酸 1-萘氨基苯 1-(3-氯苯基)-3-甲基-2-吡唑啉-5-酮 4-甲基伞形酮 伯氨喹 邻氨基联苯 邻苯基苯酚 蒽酮 占吨醇 占吨酮 3,4,5-三甲氧基肉桂酸 2-氨基-8-萘酚-6-磺酸 3,5-二溴水杨醛 DL-扁桃酸 抗氧剂LK-1081 | |